袁志康 官方网站

http://yuanzhikang.zxart.cn/

袁志康

袁志康

粉丝:28123

作品总数:89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袁志康 | 艺术简介袁志康出生于书香门第,六岁学书,成年后师从林散之、尉天池和武中奇几位大师,懂得了不少学书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。他从事过很多工作,当过农民,做过工人,大学毕业后,任过教员,坐过机关,下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当今楷书变革与突破——论唐楷的不足与今楷的创新

 

/ 志云

 

概 述

 

楷书萌芽于两汉,兴起于六朝,成熟于隋唐,守成于宋明清,而式微于近现代。在漫漫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,先后出现了欧阳询,颜真卿、柳公权和赵孟頫公认的楷书四大家。虽然他们各有千秋、自领风骚,但他们也各有不足,而历经千年,恒古不变,仿佛楷书天生就该如此。

 

今人的楷书也不例外,面对古人,顶礼膜拜,亦步亦趋,进取甚微。在这一历史背景下,袁志康楷书(下简称袁书)的出现,以其鲜明的个性,独创的风格,标新立异,独树一帜,给楷书这一沉寂的书种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 

袁书作品,结体求丰,用笔求润,间架求紧,外形求松,涵盖了欧体的险劲,柳体的清健,颜体的宽博和赵体的秀雅;丰满而不臃肿,雄强而不张扬,内敛而大气,俊秀而厚重;蕴含着儒家中和之美、道家阴阳圆润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理念。既有冰清玉洁似仙女的妩媚,又有阳刚雄健如勇士的威武,骨与肉协同共生,雄与秀完美柔和。时代成就艺术,艺术颂扬时代。

 

当今创出如此风格的书体,应归功于这个时代,归功于创造这个时代的伟大的人民,袁书作者认为,是时代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,是人民赋予了书体的灵魂和体魄。所以,书作彰显了时代的精神,昭示了人民大众中国梦的诉求,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风貌,弘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文化。这一书体风格的创立,张扬了楷书的个性,是继承与创新的成果。

 

袁书在借鉴古人楷、行、草书的笔法、字法基础上,终一身之厚积与不断的修正,形成了独特的学书理念和审美理想,并由此激化出服务配套于该理念的笔法组合和字法图式,不断尝试,大胆创新,同时融入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时代内涵,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自我风格体系,使楷书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为楷书的进步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以下就袁书的笔法、结体、内涵等与唐楷进行对比,并逐条进行论述。

 

一、笔画的线条

 

柳、欧体的笔画线条劲健有力,横、竖笔画中都是中间细两头粗,犹如骨形,两体虽有骨力,但丰润不足,线条过于瘦弱;颜体线条宽博遒劲,但横细竖粗,悬殊明显,有失协调。而袁书中摆脱了上述的不足,用笔线条厚实饱满,不但有扎实的筋骨,更有健康协调的体态,笔画横仰竖挺,豪气昂扬。

 

横画中间厚两头细,恰与传统楷书相反,其他笔画的线条以粗壮为主,追求气势磅礡,气象巍峨,厚重博大的艺术效果。线条形态的变革(创新一),是楷书中一项重大改革,她改变了字态的总体格局和基本面貌。(如皇、唐、须)

 

二、笔画的起收笔

 

欧颜柳体中的横、竖、撇画多为方、圆、尖笔起笔,横画收笔多为圆笔。而袁书中虽也是这几种起笔方式,但入笔的方式有所不同。其中横画方笔取法于魏碑,有从上向下切笔再行笔(继承一),还有从下向上切笔再行笔(创新二),后一种入笔方式更具气势。

 

袁书中竖、撇画起笔很有特点,该笔法是取法于苏轼正楷中竖、撇画起笔的笔法(继承二):偏锋逆笔斜向上行,成斜方笔后再向下行笔。这种起笔形成的笔画形态挺拔昂仰,气势开张。

 

圆笔起笔沿用隶书的起笔方式,尖笔起笔是直接顺着笔锋按下再行笔。这两种起笔方式继承了传统笔法(继承三)。

 

袁书中收笔方式有圆笔,方笔、顿笔。其中圆笔、方笔都是回锋收笔形成的(继承四),重点讨论顿笔的收笔。顿笔是指行笔到位后突然停顿提笔,没有回锋收笔的动作,这种收笔犹如悬崖勒马,猛然停止,给人以果敢、豪放、粗犷和大气的感受。在捺、横、点的笔画中用的较多,是对唐楷中收笔方式的一种变革(创新三)。(如封、山、泥)

 

三、笔画中的行笔

 

柳欧字体的笔画边缘都很直,不够自然柔美。这种边沿装饰成分处理太规整化一了,米芾认为这一现象扼杀了书法艺术创作的自然抒情性。而袁书中行笔取法黄庭坚行草书的笔画中段行笔涩滞、提按起伏、曲直不平的笔法(继承五),践行了古人所云“唯笔软,则奇怪生焉”的笔墨韵味。

 

横如千里阵云,竖如万岁苍松,效法自然,融入自然,给人一种天然苍古、轻松和谐、自然抒发的感觉。行笔中可以随书者的情绪波动而提按变化,这样表意更自然、更丰富,更能体现笔墨灵性。而颜体笔画线条中有点这种自然的味道,所以看去略显古朴自然。(如汉、铁、崖)

 

四、出锋的笔画

 

在唐楷中、撇、捺、挑、钩都带尖出锋,这种写法笔势显得柔弱、轻窕。而在袁书中,除了悬针竖和挑笔外,撇、捺、钩都不出锋,很有特色。先谈撇,袁书中所有大小撇画收笔处都有一小秃钩,有的明显,有的不明显,但都有这一动作。

 

此笔法取法于钟繇正楷中撇画收笔处带钩的笔法(继承六),显得含蓄而秀气。再说捺,捺的收笔采用顿笔的笔法,不出锋,显得粗壮有力、雄浑豪迈,很能表现字内的气势,有种沉雄博大的大写意的境界。这是一项重大变革(创新四)。钩画下节专论。(如天、后、城)

 

五、钩画的特点

 

钩画有竖钩、横钩、斜钩、横折钩、竖弯钩。在柳、欧、颜体中钩的形态及出锋的情况都一样。而袁书在以上钩画与诸体都不同,其中竖钩取法米芾行书中竖平钩的笔法(继承七),横钩取法于魏碑(继承八),其余的斜钩(创新五)、横折钩(创新六)、竖弯钩(创新七)都进行了夸张性改进。

 

这些钩画的变革有以下几个具体特点:

1、钩画粗壮有力,是对米芾竖平钩的放大和强调;

2、钩画可长可短,有很强的平衡作用和装饰效果;

3、钩画都不出锋,内敛而不失豪放;

4、所有钩画收笔处,略停顿后有向上的装饰性小动作,略显秀气、灵动和力感。

5、竖弯钩的笔法很具特色,转折处两次提按,形成两个九十度直角,极具视觉冲击力,雄强霸气,锋芒毕露,这又是一大变革。(如北、冰、风)

 

六、折笔的特点

 

柳欧颜体的折笔处往往都是“竖包横”,即折笔处竖画包住横画端点的截面处。而袁书中折笔大都为“横包竖”,这也是一反常规的变革(创新八)。折笔处先用顿笔停顿后,提笔重新按下走笔下行,这样出来的艺术效果是宽博大气。

 

当然有些字还是继承(继承九)竖包横写法,不可死板教条,千篇一律,要随“意”而变,这意就是情绪和性情。(如风、雪、滔、沧)

 

七、叠笔的情况

 

唐楷中极少叠笔,而在袁书中由于笔画比较粗壮,笔画多的字空间较紧,难免笔画间产生重叠现象,而有时是有意而为之(创新九)。

叠笔的艺术效果如下:

1、叠笔后使字形更加紧凑,内紧外松;

2、叠笔后使字形更加厚重、敦实;

3、叠笔后字中笔画更加舒展自然。(如弯、输、雄)

 

八、结体

 

柳体结体清秀,劲健有神,但有些字间架松散,笔画搭配不够合理;欧体结字规整、严谨、清秀、奇特,笔画间衔接紧密合理,但笔势较弱,内秀有余,气势不足;颜体宽博大气,古拙敦厚,但横平竖直,缺乏神态。而袁书的结体,中宫紧实,八面开张,筋骨刚劲,血肉丰满,雄秀遒美,气势宏大,意境开阔,内涵丰富,笔笔铿锵有力,字字精神抖擞,给人以昂扬向上,奋发进取的精神感受,以及超凡脱俗,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。

 

袁书结构严谨,法度森严。结体中既吸收了柳体坚骨劲挺,俊秀遒逸的优点,又发扬了颜体宽厚博大的艺术风格,再将变革后的撇、捺、钩等元素融入其中,更使得字形厚重饱满、敦实稳重、气宇轩昂。同时,也抽象地体现了中国当今繁盛强大的时代特征。袁书的结体既有古人智慧的结晶,又有创新的崭新内涵(创新十),他使字态的气质大幅提升,字体呈现出全新的风貌。

 

九、字内的气质

 

字的内在气质与书写者的心灵追求以及书者的气质息息相关。首先,书者要有高超的审美情趣,不凡的艺术天赋,其次要有一定表达的诉求。作品中袁书作者是要表达厚重、雄强、博大的时代主题和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。

 

于是,他在每一笔造型、每一字的姿态上都赋予了这种内涵,或粗壮、或细腻、或挺拔、或委婉、或苍劲、或舒展……,正是这些笔画的组合,才使整个字的内涵得以完美的表达,乃至保证整篇字的气质得到充分的展示。

 

一直以来,袁书作者对传统楷书就有很多想法,面对楷书当前的败落,决心践行救赎汉字楷书的使命。为充实字体内涵,读书修为,丰富心灵,增强气质,同时,锤炼笔墨,博览群帖,广收精取,使笔墨功力更加深厚,使字内气质不断提升,终于使字内意境达到了超然的境界:格调高雅,气质卓然,雅俗共赏。只有关怀思想的深度,才能体现艺术的高度!

 

结束语

 

自唐楷形成千余年来,因各种原因大多以唐楷为典范,并受到碑帖界和师长们的推崇肯定,在人们眼中唯唐楷独尊,学者们认为学好唐楷其中一家,这一辈子楷书的成就已达到了顶点,还谈什么创新,并扬言唐楷已是登峰造极,不可逾越,进而蒙蔽了无数书者,束缚了他们的手眼,以致望“楷”生畏,固步自封,裹足不前。袁书作者认为,万事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

 

因此,切不可盲目崇拜古人,轻信谗言。面对传统与经典,应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所谓敬畏传统,适度则为“敬”,过度则为“畏”,“畏”则不进,而进则无“畏”。所以,既要敬重前贤的优秀传统,又要敢于指出其中的不足,否则今人谈何突破与创新。而今,鲜见批评古人的文章,只要是古人的东西,糟粕也是精华(泛指),可见当代的崇古之风到了何等可怕的地步。

 

百家争鸣,百花齐放,要敢于反潮流、反时尚,不为万千人的风向而失去自己的方向,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张扬个性,人云亦云的虚荣时代应该结束了!

 

今天,我们不但要向千年古人的楷书挑战,还要向其行草书挑战,让我们行动起来,用时代笔墨,张扬时代精神,颂扬时代主题。大力倡导艺术为人民的理念,人民的喜好就是我们的追求。歌颂祖国,歌颂人民,歌颂未来。要用今人的笔墨实力告示古人: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。

 

楷书之冠,大国风范,雄浑博大,古今无双;取日月之精华,集天地之灵气,聚民众之心魂,采中华之神威,鬼斧神工,自然天成,铸造了古今楷书史上的历史丰碑。她大气磅礴,威武雄健,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宏大气魄。